close

印度飲食文化報告

 

班級:靛6班

組長:480008王婍宣

組員:480159蕭傑夫

     480027施博仁

     480114陳少麒

     480235黃宇良

     480299邱盛圓

指導老師:周怡君

 

 

 

國旗的意義

橙色象徵了勇氣,獻身與無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顏色,白色代表了真理與和平,而綠色則代表繁榮,信心與人類的生產力。輪是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時代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神聖的輪象徵著真理與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輪的24根軸條則可代表一天的24小時,象徵國家時時都向前進。

https://s.yimg.com/fz/api/res/1.2/HJNT3euV4e.rvFsv6ZreKg--/YXBwaWQ9c3JjaGRkO2g9MTIwMDtxPTk1O3c9MTkyMA--/http://img.ivsky.com/img/tupian/img/201010/06/yindu.png

 

 

印度飲食文化變遷

印度飲食的特色是在烹調時,以不同的香料混合做調味,此調味,即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咖哩。

15世紀葡萄牙,為了找到在歐洲和金銀同價的香料,直接航向香料的原鄉印度,因而改寫印度的歷史,印度成為 西方列強爭食的大餅,印度在16世紀終於成了英國的殖民地。

咖哩(Curry)相傳是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咖哩村(Curry)的山上修道時,賴以果腹的木根草食辛料,釋迦經常帶下山分食村民,村民加以改良,大受歡迎,印度咖哩於是傳遍印度,南亞藷國。近代印度咖哩不但風行歐洲、日本世界各國莫不趨之若鶩。

印度料理的異同最重要的因素,源自於印度二大宗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傳統。印度不同的宗教,有其各自傳統飲食習慣,各有其特色;印度料理和飲食是多元兼容並蓄的。不同的口味,因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宗教而有所區別。

人人皆知牛在印度是聖牛,因此印度人決不吃牛肉。受到伊斯蘭教教義影響也不吃豬肉;因此印度的肉食,以雞和海鮮魚蝦類等為主;以咖哩來提味是共同的特色。

人文地理的差異,南北印度傳統上飲食習慣,也大不相同,北印度以烤餅麵食為主,南部以米食為主,這和中國的飲食習慣神似。北部比起南部淡、較不油膩,南部辛辣、口位鹹重,料理常見以牛奶、椰漿沖味等特色。

其次外來移民,波斯及西方殖民統治者,葡萄牙、英國、法國也自然融入印度料理。

肉類加各种香料做的調味品、各種醬汁,這道菜也是非常出色的印度料理,在印度各地方因食材的不同各有不同的口感,但基本上都有點辣,辣不但開味又幫助消化,因此普受歡迎,可配或澆飯,也可沾印度烙餅等吃法。

卡拉拉(Kerala)盛產香料聞名於世,稱為胡椒粉王國,數百年來,西方人絡繹不絕的想取得卡拉拉的香料及胡椒粉等食材,卡拉拉在19世紀可是世界重要的期貨市場之一。卡拉拉還盛產肉桂、核仁、丁香、生薑...... 等食材。

素食在印度也是非常普及的料理;印度西北部古加拉特 的料理也別具特色,古加拉特也是不殺生耆那教的大本營,以素食為主的料理,特別是豆子做的麵食是一大特色。

古加拉北部的特克赤人(電影榮耀之役Lagaan發生地) 當地人的以洋蔥番茄佐以大量的麵包卷也別具風味。其他的辣綠豆沙、椰子卷(像是軟皮的春卷)、芒果布丁也是可可的美食點心。

印度固然有南北差異,各有不同的風味,但在印度的大城市、海外的印度料理店的區格並不嚴刻,除了代表性的主題料理外,亦跳融合不同地區的綜合料理;因此米食、烤餅,也是印度每個餐廳不可少的主食。

辣也是印度菜的特色,辣在印度是有分級的,從一級到十級;一般人可以忍受在5級左右,這也是一般印度料理店的基準,少數可達6到10級的辛辣,印度料理可是吃辣族的新挑戰!

印度餐以右手(左手是不潔的)抓食,但切記不可直接在盤中抓取,必先將食物擺到自已的餐碗裏後才可以手抓食,否則是很不禮貌的。吃烤餅則以咖哩就餅,切忌用餅沾咖哩醬,在印度沾是很沒有教養的舉動。

西方人初次見到印度人,以手抓食極不以為然,有位印度王(Raja)非常幽默的說:以手抓食,最美味、最溫暖、最清潔,如果吃飯用刀叉,有如和女人親熱透過翻譯,令人索然無味。可真一針見血!

https://sp.yimg.com/xj/th?id=OIP.M9614d0864c4d88fb78049e64bf882e80o0&pid=15.1&P=0&w=222&h=166

 

 

國家歷史

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文明的地區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發源地。

印度方面本身不重視對於歷史的記載;印度人沒有構造起一種有效的保存重大歷史事件的制度。11世紀到過印度的穆斯林學者比魯尼(Al-Biruni)評論說:「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歷史次序;他們在述說國王的年代系列時是漫不經心的,當要他們非說不可的時候,就困惑起來,不知說什麼好,他們總是代之以講故事。」比魯尼的話是非常接近於事實的。在印度不存在類似其他國家的相對可靠的官方史書,卻存在著大量宗教典籍、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許多歷史事件就混在這些東西裡面流傳下來(印度人沒有保存文獻於後世的習慣,相關資料多靠歷代口傳保留下來)。所以關於古印度歷史的史料,必須從各種來源中搜集,有時甚至要到文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中去考證古代印度的歷史事件。

http://www.xxdao.com/upload/2015/03/25/65356963-1c6a-4301-a07c-337ed3c75c17.jpg

 

 

國家地理

印度次大陸在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以高大的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為界,其餘部分面向印度洋。除了南印度的一些國家以外,印度人在歷史上並不十分關注海洋,歐洲人到來前的海洋不是印度政治史中的重要因素。次大陸與外界的交往傳統上是通過陸路,尤其是西北部興都庫什山脈的那些山口(開伯爾山口,古馬爾山口和博倫山口)。外族入侵者進入印度通常取道這些山口,亞歷山大大帝、巴卑爾和艾哈邁德沙阿·阿蔔達利都是如此,雅利安人本身可能亦如是。地理上屬於伊朗高原的阿富汗和俾路支,在政治和歷史上與印度有著密切聯繫。孔雀王朝和後來很多外族征服者建立的印度王朝,其領土都包含阿富汗;德里蘇丹國主要是突厥人統治的國家。直到今日,巴基斯坦的疆域仍然包括地理上位於次大陸範圍之外的俾路支省。次大陸本身可以分為三個區域:北印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南印的德干高原,和印度半島最南端。在英國人最終控制整個次大陸之前,印度從未實現過政治上的完全統一,其分野大概即以這三個區域為界。在三個區域中,北方平原的地位最為重要,印度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大都發生於這裡。北印再被拉其普塔納沙漠和阿拉瓦利嶺分為印度河流域地區和恆河流域地區。東部的恆河流域誕生過印度早期的許多重要國家,但其政治中心地位在穆斯林入侵以後被西北部的德里取代。北印和南印大致以溫迪亞山脈為界,溫迪亞山脈以南的德幹和半島南端相對於北印擁有幾乎獨立的政治史。受到山脈的阻礙,北方的國家很難擴張到南方。一些強大的北印政權雖然征服了德幹,但對這些地區並無法實行穩固的控制。至於最南面的區域,即克裡希納河以外的部分,雖然沒有明顯的與德干高原的地理分界,但它在歷史上是絕少受到北印或德幹地區影響的。南端地區在英國統治之前從未受印度斯坦的政府管轄。相對於北方,南印只有一些地域性的王國,它們沒有像北方帝國那樣把勢力大舉推進到北印去,因而南印史在學術研究上受到的重視不若北印史。由於南方的歷史進程獨立於北方,而且無法按北印的政治史分期,所以古代與中世紀的印度史,北印與南印經常要分別論述。

 

http://asean.zwbk.org/admin/TextImage/20111017/20111017111551_0403.jpg

文字方塊: http://asean.zwbk.org/admin/TextImage/20111017/20111017111551_0403.jpg

印度宗教

印度是佛教、印度教、耆那教、錫克教和其他一些宗教的誕生地,宗教文化十分繁榮。這些宗教被統稱為印度宗教。印度宗教也被認為是與阿拉伯宗教一樣,是世界宗教的主要形式。如今,印度教和佛教分別是世界上第三、第四大宗教,總共擁有信徒超過20億,也可能已經超過25億。 印度是世界上宗教最為多元化的國家之一

http://pic9.nipic.com/

20100903/3698118_

103531167150_2.jpg

 

 

 

 

飲食特色

印度南北的飲食習慣亦不同。北印度以烤餅麵食為主,南部以米食為主。而口味北部比南部淡、較不油膩,南部則較辛辣、口味鹹重,料理常見以牛奶、椰漿沖味等特色。

特色菜餚

印度餅:一種用麵粉製成的麵糰桿平後在鋪到烤爐上烘烤

塔哩:一種進食方式,有4-5種組合,在鐵盤上會有好幾個小碗裝著各種醬料

舔茶:用舌頭去舔茶

 

 

 

 

 

 

 

 

 

 

 

用餐禮儀&忌諱

印度人是用搖頭表示贊同,用點頭表示不同意。人們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責;召喚某人的動作是將手掌向下擺手指,但不能只用一個指頭;指人時也要用整個手掌,不能用 一兩 個指頭。到印度廟宇或家庭做客,進門必須脫鞋。迎接貴客時,主人常獻上花環,套在客人的頸上。花環的大小長度視客人的身份而定。獻給貴賓的花環既粗又長,超過膝蓋。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禮節是摸腳跟和吻腳。到印度家庭做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用右手拿食物、禮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就餐的時候,印度教徒最忌諱在同一個容器裏取用食物。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一般口味不喜太鹹,偏愛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對麵食中的餅類也感興趣。不吃菇類、筍類、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忌諱吃豬肉,牛肉。他們一般不喝酒,因為喝酒是違反宗教習慣的。但有喝茶的習慣,方式是“舔飲”,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盤子中,用舌頭舔著喝。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吃素食的人較多,等級越高,吃葷越少。喜歡中國的粵菜、蘇菜。忌諱白色,習慣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圖案,視1、3、7為不吉祥數字,和印度人交談,要回避有關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工資以及兩性關係的話題。印度奉牛為神聖,忌諱吃牛肉,忌諱用牛皮製品。崇拜蛇,視殺蛇為觸犯神靈。忌諱用澡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為。

 

 

特殊節慶

侯儷節: 也叫灑紅節、初夜節、五彩節、胡里節、荷麗節、好利節,是印度人和印度教徒的重要節日,其地位僅次於屠妖節,也是印度傳統新年。

捉弄人和盡情歡樂是灑紅節的精神所在,通常較低種姓的人將粉和顏料灑向高種姓的人,暫時忘記階級的差異。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紮的侯麗卡像拋入火堆中燒燬。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稱為Bhang的乳白色大麻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在尼泊爾,慶典的開始是豎竹竿儀式。節日為期一周,人們互相拋灑紅粉,投擲水球。第八天時,人們將竹竿燒掉,節日結束。在節日期間,大家互相投擲彩色粉末和有顏色的水,以示慶祝春天的到來。

http://tungnam.com.hk/blog/wp-content/uploads/2015/01/%E5%8D%B0%E5%BA%A6%E7%81%91%E7%B4%85%E7%AF%8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dy2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